CATTI-题库-真题-模拟-课程-直播

当前位置: 首页 > 英语口译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答记者问

新华网 2013-03-06 新华网 530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将就“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相关问题答中外记者问
 
[主持人 何绍仁]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
 
[何绍仁]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先生来回答与这一主题有关的问题。张平主任连续五年每年都出席大会的记者会。在这里,我谨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向张平主任致以崇高的敬意!
 
[何绍仁]下面,就请大家向张平主任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本届政府这五年赶上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一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作为宏观调控部门的负责人,您如何评价?谢谢。
 
[张平]过去五年可以说是我们应对风险和挑战的五年,最大的挑战就是国际金融危机,世界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以2008年9月15号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但它的发展实际上在这之前已经表现出来,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深,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之大,也是历史罕见的。
 
[张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应该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大家都知道,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的判断形势,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揽子计划。
 
[张平]实际上这一揽子计划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扩大内需,来支持我们经济的发展。
 
[张平]第二,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发展我们的产业,出台了十个行业的调整与规划。[03-06
 
[张平]第三,要鼓励科技创新,用科技的成果来支撑我们长远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
 
[张平]第四,要做好社会保障和做好民生。
 
[张平]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首先表现在外部,从2008年9月开始,我们对外出口就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出口的企业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我们担心大批企业停产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回到农村,而且还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影响。
 
[张平]当然除了国际金融危机以外,我们还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2008年的严重的灾害,又遇到2008年“5•12”汶川地震,还有2010年玉树地震,西南地区的干旱等等。
 
[张平]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过去五年做了全面细致的、实事求是的陈述。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五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完全正确的。
 
[张平]我们在这样一个风险和挑战面前,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历史性的成就,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我们的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这五年年均增长9.3%。
 
[张平]我们上了三个大台阶,2008年我们的经济规模超过30万亿,2010年我们超过了40万亿,去年我们超过了50万亿。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增长的速度,在主要经济体中,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最快的。
 
[张平]我不愿意用“风景这边独好”这句话,但是我们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我们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最突出的是我们的需求结构。扩大内需是我们战胜这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应对外部危机最有效的手段。
 
[张平]正是我们扩大内需抵消了外需的负增长,我们的经济结构、技术水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张平]在这五年当中,我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在这五年当中我们应对困难和挑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新的提高,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受到影响。
 
[张平]我们农村的居民收入保持9.9%的年均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保持8.8%的年均增长。应该说这一时期我们群众的收入,我们社会保障水平都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张平]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应对是有效的,中央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当然我们也还是有许多困难,不可以掉以轻心。包括企业面临的困难,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我们在体制上、机制上还有需要深化改革的地方。
 
[张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做好工作,切实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的大政方针,努力做好我们的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张平主任,去年GDP的增长是7.8%,今年跟去年相比会有怎样的区别,去年的增速比前年降低了1.5个百分点,在社会各界引起非常热烈的议论,不知道您对这个数据是怎样看的?中国今后经济增速是怎样的趋势?谢谢。
 
[张平]正如你所说去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7.8%,和2011年相比是下降1.5个百分点,因为2011年是增长9.3%。对于这个7.8,我认为还是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
 
[张平]一,这7.8%应该说是超额完成了我们去年年初确定的7.5%的目标。第二,我们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影响继续显现的大背景下取得这个增速的。
 
[张平]第三,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第四,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的规模已经很大,现在的经济增长基数和10年前、20年前相比已经不是一个量级。现在我们增长7%,增长8%,应该是一个很高的增长速度。这也是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张平]因此,我觉得应该积极地评价这个7.8%。而且正如我在回答上一个问题所说的,我们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提高。而且物价保持了基本的稳定,我们去年的物价是上涨2.6%。我们群众的收入也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了10.7%,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了9.6%。
 
[张平]所以,我们现在评价去年的经济形势、经济发展,应该说是经济企稳、结构优化、物价稳定、民生改善,我觉得用这样四句话来评价我们去年的经济形势还是恰当的,是实事求是的。我也不回避刚才说到的我们经济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是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面对、必须努力做好工作来克服的。
 
[张平]对于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我还是充满了信心。正如党的十八大所说的,我们仍然还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有13亿人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积极的推进。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我们扩大内需提供了空间。我们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改革不断深化,将继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张平]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的体制能够保证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这当然也包括我们走过来的道路和积累的宏观调控经验。去年党的十八大的召开,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性,这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可能还会遇到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自身发展中确实也有一些矛盾和问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完全有信心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保持我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谢谢。
 
[深圳卫视记者]我们注意到十八大之后,中央多次重申要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离京之后视察的第一站到了我们改革的前沿深圳,第一个点到的“前海”,请问张平主任,目前对于“前海”支持的22项政策能否落地,同时在深化改革过程当中还有哪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今年我们还会出台哪些改革的重大事项?谢谢。
 
[张平]你既问了具体微观的问题,又问了很大的宏观问题。我先说说前海,前海是我们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内地、尤其是广东和深圳加强跟香港合作的一块试验田,也是我们深化改革的一块试验田。深圳作为特区,30多年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了路,创造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下一步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内地、尤其是深圳和香港的合作,所以在深圳的前海这样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我们要采取一些新的先行先试的措施来进行探索。
 
[张平]你刚才说到我们制定了22条政策,这22条政策大部分已经落实和正在落实,没有更多的障碍。应该说各个方面都是积极支持的,但是确实也有一些需要深入的探索。前不久,相关部门又进行了研究,还有6项需要深入研究的政策,各个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我们也定了一个时间的界限,就是你刚才说的今年的上半年一定要确保这些措施都有一个结果。
 
[张平]我不敢说这6条政策都会按照原来设想的方案来执行,但是能够做到我们尽力的去做。这里面可能比较敏感的问题或者说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关于律师职业的问题,因为内地和香港是实行不同的司法制度,所以这件事情需要再深入的研究。我觉得其他经济方面的一些政策我们都是可以积极推进的。应该说现在前海的建设、前海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对香港的开放,在一些改革措施上的探索现在都在顺利的向前推进。我也相信,它能够创造更多的经验,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借鉴。
 
[张平]关于中国的改革,我想应该这样来回答,改革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回过头来看这30多年,中国之所以能够从过去基础薄弱、贫困落后这样的一个基本国情,发展到今天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力都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今天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就是改革。
 
[张平]今后中国的发展靠的根本动力仍然还是改革,所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我们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提出了到202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我们要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制度要更加的成熟、更加的定型。所以,今后一个时期,改革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改革。正如你所说的,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以后第一次考察就是到了广东,我们改革开放的前沿,到了深圳,重温我们改革的历程。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也是优先安排了深化改革这一主题,这都表明了今后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
 
[张平]按照十八大的部署,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或者说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这就给我们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张平]改革的重点,昨天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说了八个方面:第一是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要坚定不移或者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引导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两个毫不动摇。第二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三是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第四是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第五是推进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第六是价格改革。第七是事业单位的改革。第八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这是今年或者说是下一个阶段我们改革的重点。
 
[张平]十八大提出我们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开放,全党一定会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克服我们在改革进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把我们的改革不断地推向深入。谢谢。
 
[台湾经济日报]目前大陆的政策以扩大内需为政策的主轴,请问主任今年在刺激内需方面有没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台湾这边有很多优质的产品希望能够进入到大陆,来拓展大陆的内需市场,不知道主任这边怎么看待台湾在大陆扩大内需的时候可以扮演的角色。另外在台湾产品方面有没有进一步的扶持或者鼓励的政策?谢谢。
 
[张平]扩大内需是我们的战略基点,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我开始就说过,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取得这样的伟大成就,靠的就是扩大内需。这一个方针是我们长期要坚持的。
 
[张平]扩大内需重点是两个方面:第一,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第二,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而且从我们过去两年的实践来看,我刚才说到的我们需求结构的变化,不仅仅是内需发挥了作用,而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两年超过了投资,这是社会关注的,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的期盼。去年消费的增长拉动经济是51.8个点,投资是50.4个点,消费超过了投资。在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地发挥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
 
[张平]温家宝总理昨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四句话,我想再重复一下。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这四句话就是我们工作中要努力采取的措施,要做好的工作。首先是提高消费能力,提高消费能力就是意味着要增加居民的收入,让老百姓有钱花。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政策来扩大就业,对于企业的职工工资要能够建立正常的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的增长机制。
 
[张平]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现在农民的收入除了外出务工之外,在家庭经营上我们今年要继续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这都已经对社会公布。只有增加了居民收入才能够提高消费能力,包括我刚才说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张平]二是稳定消费预期。就是要让老百姓敢于花钱,最重要、最基本的措施就是要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否则的话,老百姓有钱不敢花,存了钱养老,存了钱给孩子读书。我们社会保障、医疗、养老这一些基本的制度要进一步的完善,水平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学前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对困难的家庭要实行补助、支持。
 
[张平]总之要让老百姓敢于花钱,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我们要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包括像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养老消费,包括节能、绿色消费,让老百姓愿意花钱。最后是改善消费环境。包括我们的产品质量要让老百姓放心,市场的经营要规范有序,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我们增强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应该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张平]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前面也说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都还处在一个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国家还有很大的投资需求。如果我们的记者朋友到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农村和各个方面去走一走、看一看,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投资还有很大的空间,关键是选好投资的方向,就是要优化投资的结构。
 
[张平]我们现在把投资的重点放在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上,安居工程和农村的危房改造,学校、医院的建设上,就是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公共服务的这些条件。继续加强“三农”,我们农业现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农业的水利建设,农田的建设,农村的道路建设,农村电网的改造,水电路气等等,这都还有大量的工程要做。
 
[张平]三是还有许多基础设施,包括城镇基础设施的问题,大家也都经历了。去年即便是像东部一些发达的地区,城市都遭受了洪涝灾害,我们的地下管网、供排水和交通通行还有很多的欠帐,这都是投资的空间。当然西部地区的公路、铁路、机场都还需要继续的建设。再就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继续的投资。关键是优化投资的结构。我们扩大内需还有巨大的空间。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方针。
 
[张平]至于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了加强两岸经济合作的问题,我们将按照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加强两岸的交流,加强两岸的合作。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台湾的企业到大陆来发展,也同样鼓励大陆企业到台湾去发展。就是要加强经济合作,两岸的经济互有优势,能够实现互补。从大陆来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台湾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我们赋予了厦门在对台经济合作上先行先试的权利。我们加强平潭实验区的建设,昆山台商协会和台商企业发展的试验区等等。
 
[张平]所以,两岸的企业之间、经济之间、产业之间加强合作,应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我们也是希望两岸能够携起手来,促进经济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我们两岸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我们应该为此做出共同的努力。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城镇化的,最近一段时间,这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们都认为它是中国扩大内需的强大的潜在动力。但是也有一些人会担心说,中国会不会出现大跃进一样的城镇化或者像摊大饼一样的城市扩张,而由此会产生一些问题,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会不会推出一些措施来保障城镇化能够顺利健康的进行。谢谢。
 
[张平]城镇化确实是当前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从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城镇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这30多年的改革开放应该说我们的城镇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我们经历了从起点低到发展快这样一个历程。到去年我们的城镇化水平按照常住人口来计算,已经超过50%,是52.6%左右。也就是说,超过了50%,这就使得我们中国的城乡结构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可以说大部分人已经在城市生活。城镇的繁荣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也促进了我们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
 
[张平]这30多年我们城市的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聚集了更多的人口,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我们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城市的道路、城市的供排水、城市的供暖等等所有生产生活需要的条件都在不断地改善。我刚才说到,我们的城市还需要继续的优化和提高,还有不适应的地方。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城市还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服务的功能也在不断提升。应该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卫生、文化各个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城市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现在的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进程。
 
[张平]当然,城镇化我们也确实正如你所说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现在我们有不少的农民工以及随迁的家属、子女进城,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完全的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就是我们现在城镇化的二元结构,户籍和常住人口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应该说这还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还有不适应的地方,我刚才说到去年包括东部城区在内也发生一些洪涝灾害,城市的交通拥堵等问题。还有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的话,我们城市的布局、城市的规模也不尽合理,大城市继续在膨胀,因为聚集了比较多的优质资源。而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显然还是不够。我们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也还确实存在着需要注意和需要克服的问题。
 
[张平]城镇化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包括城市本身的建设,也包括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以后他的消费会成倍的增长。所以,城镇化既作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扩大内需潜力之所在。今后我们还要引导城镇化健康的发展。最重要的对于我们实现城镇化来说,就是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不仅仅要看它的速度、它的规模,更要看它的质量和水平,这是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注意的。
 
[张平]如果说具体一些,有几件事情:一是搞好城市布局。大中小城市都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昨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要适当的控制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大力地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是要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城市的发展以及人民的需要来看,还是有差距的。三是在城市群的布局上要和资源、环境能够相适应。四是我们现在已经转移的农村人口要逐步的让他能够融入到城市生活,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逐步地提高他们能够享受到的服务水平。
 
[张平]下一步的工作,我们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今年如果顺利的话,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出台规划。目的就是引导中国的城镇化能够有序、健康的发展。一方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刚才大家都说到它是我们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我们把城镇化蕴藏的内需潜力和我们的改革蕴藏的红利能够结合起来,对于促进我们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谢谢。
 
[湖北卫视记者]今天代表中部省份提问。去年年底李克强同志在江西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时说,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而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这两大差距的突破之地。刚才您谈到下一步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城镇化总体规划的编制,请问国家发改委对于支持中部地区长江流域的区域协调发展有着怎样的计划,有着怎样的措施?谢谢。
 
[张平]区域发展战略在促进现代化中是重要一步,现在从大的板块来说有四个:第一是西部地区,我们现在实行西部大开发,而且是优先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要全面振兴。中部地区是你说的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东部地区要率先发展。你说到的中部,特别是长江流域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黄金水道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个地区。现在我们在制定中部崛起战略过程当中,从长江的中游来说,我们已经实施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就是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在湖北的这一片土地上是以武汉为中心,促进武汉城市群的发展,包括了武汉周边的九个城市;在江西,现在正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安徽沿长江一线,实行了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样的一个发展方针,也就是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张平]所以我想长江中游地区利用长江的天然水道,也利用不断改善的其他各类要素条件,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一定能够实现长江流域,特别是中游地区的快速崛起。
 
[张平]对于我们已经确定的这样几个有代表性的能够发挥辐射或带动作用的试验区、示范区,我们会进一步落实好各项相关的政策。最近一段时间,湖北、湖南、江西正在酝酿中部城市群,就是包括了武汉、长沙、南昌的三角地区,我们国家发改委也正在和这三省以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研究,希望长江中游地区在中部崛起中能够更好地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和中国发展网记者]张平主任刚才您提到投资的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中央曾经强调过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有人担心,我们的经济增长会过度的依赖投资的拉动,产生新的投资过热。请您分析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另外,在去年我们的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已经超过了投资,请您分析一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谢谢。
 
[张平]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我刚才回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做了说明。投资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是对经济增长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有许多的事情要做。而且我们现在也有这个能力,无论是从资金、从储蓄率来看,还是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来看有这个能力。一方面是有需求,一方面是有供给,我们要发挥它的优势,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张平]核心的问题是要优化投资结构,不能够再去搞那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能搞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企业,也不能搞产能过剩的企业,而是要把有限的资金、有限的供给更好地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我们现在在投资的安排上主要是考虑民生,考虑“三农”,考虑节能减排,考虑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保。重点是用于这些方面,绝不能再去搞那些过剩的产能,盲目的重复建设。这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张平]最近这两年,我们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了投资,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趋势和势头,这也是我们多年所期盼的,因为只有最终消费才能持久,才有可持续性。我前面说到了,我们还会在扩大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我们要保持这样一个良好的需求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今后也仍然还是向这个方向努力。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看到经历上个月24号油价涨价之后有大学生向发改委提出申请,要求公开涨价的依据,而且我们注意到行政规定在15个工作日回复,想问发改委在这方面的情况。每一次油价提价都会引起老百姓对于垄断的担忧,能否从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及理顺能源资源价格方面给我们做解答。谢谢。
 
[张平]你问了很敏感的问题,而且我想我的回答可能并不会使你满意或者说还有很多批评的意见。我们的油价定价机制从1998年就开始和国际接轨,按照国际价格来确定我们国内相应的成品油价格以及其他一些化工产品的价格。我们能源消费,特别是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去年我们自己生产的原油是2亿零400万吨,进口是2亿8000万吨,我们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是58%左右。这些石油都是在国际市场上采购的,对于我们自己生产的这一部分,应该说我们生产的成本会低于国际市场采购的价格。正因为如此,国家从2006年,也就是国际油价开始比较大幅度上升的时点上,就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因为过去石油的价格是三四十美元,当时到了一百多美元。这里有生产成本提高的成份,也有供求关系改变所引发的价格的变动,也包括地缘政治造成的影响。
 
[张平]另外也不可否认,这里面还有一些游资炒作的因素。大家可能都还没有忘记在2007年的8月份国际油价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47-148美元一桶,当然我们的成本没有这么高,所以国家财政就是从我们自己生产的原油中提取了特别收益金,就是要石油生产企业,你生产多少油得向国家交多少钱,这个钱做什么呢?对农业、林业、渔业、公共交通、农村交通实行补贴。现在我们有农机补贴、林业补贴、草原的补贴、城市公交的补贴、农村客运的补贴,对于出租车我们采取了类似补贴的方式。
 
[张平]现在油价的定价机制是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如果平均油价的波动超过了4%,我们就相应进行油价的调整。现在的操作一直是按照这样的机制来操作。这个机制现在看来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周期太长,22个工作日再加上节假日就是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国际的油价是每一天都在变动,所以我们因为时间长,就不能够及时地反映国际油价变动的情况。二是我们设定了一个调价的油价变动幅度要达到4%,这22个工作日油价如果国际的波动达到4%,我们就调。如果达不到4%,油价就保持稳定,不调,这就造成国际油价变动不能够及时反映到我们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上来,大的方面是存在这两个缺陷。
 
[张平]去年我们调了八次油价,是四升四降,调升四次,调降四次。成品油的消费涉及到千家万户,涨价的时候对消费者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大家有批评的意见,这方面社会上也有很多的反映,包括编了很多的段子,许多朋友都说给我听。说国家发改委一调油价,航空公司就要出事。前两天调油价是发生了地震,把这些都联系起来。我刚才说油价是按照形成机制来确定的,特别是最近几年严格按照这个机制走,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年最后一次调油价,窗口期应该是2月9号前后,因为是春节,所以我们一直等到2月24号的夜里,也就是过了正月十五以后才调的。这样正好遇到了国际油价那两天又向下走,由原来116美元降到113美元,但是我们原来油价的定价水平大体上是108到109,还是处在调价的窗口期,我们还是按照机制走,所以社会上也有很多批评的意见,这些我都听到了,也都理解。


[张平]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针对我刚才说的两个突出的缺陷,一是周期太长,我们计划把周期能够调得更短一些,以使得能够适应国际油价频繁变动。二是准备取消4%,按照一定的周期改调就调,不管达没达到4%,我们该升就升,该降就降,使油价定价机制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动。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可能有不少记者朋友也关心油价的问题,大体上就是现在这样的一个基本考虑。谢谢。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记者]正如您刚才所说这几年经济结构在优化,我们也注意到突出问题就是我们面临的产能过剩,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很多,今天请张主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中国的产能过剩现在到底处于什么状况,这究竟是一个国家调控的问题还是市场自我调节的问题,我们要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才能够切实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谢谢。[03-06 12:04]
[张平]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时,一些行业、一些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尤为突出的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这些传统的产业。还有近一个时期以来,光伏、风电设备这些新兴的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
 
[张平]刚才这位记者朋友问是什么状况的话,我用一个量化的指标来概括一下,大体上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这些行业我们产能的利用现在大体上是在70%-75%之间,国际上一般衡量比较正常的市场竞争,产能的利用率应该超过80%-85%的幅度比较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就是产不足需的局面,只有适度的富余,才能够激发市场的竞争,才能够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管理的提升。但是我们现在这些行业的利用率只有70%-75%,所以出现了产能过剩。
 
[张平]光伏利用率就更低一些,只有不到60%,风电现在的产能,风机的产能利用率不到70%。由于产能过剩,所以也就引发了一些问题。它本身对资源、对劳动创造的浪费姑且不说,就是这些企业、这些产业本身也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尤其是电解铝、焦炭、平板玻璃这些行业现在都比较困难。去年亏损的面都比较大,钢铁行业去年的利润率只有1点几,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亏损的状态。电解铝亏损的面去年达到50%左右。
 
[张平]所以企业自身很困难,同时也引发一些恶性竞争,明知道亏损还要生产,还要维持它的运转。这样的一种状态也导致了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分割了市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都是很不利的。因此,化解产能过剩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点。
 
[张平]调节这些产能的过剩,刚才你问到一个问题是市场的结果还是政府的调控的结果?各个方面的因素比较复杂,经济界和新闻界朋友都可以做深入的分析。总的就是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来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现在产能过剩和体制机制方面的一些因素。
 
[张平]对于当前存在的产能过剩,中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明确方向,就是要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尊重规律就是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尊重市场的规律,尊重各个产业自身的规律。分业施策,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措施。多管齐下,要采取多种经济法律的手段,当然也包括必要的调控手段,就是行政调控的手段。标本兼治是要既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又要在体制机制上能够形成将来不会再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所以对于化解产能过剩,我们现在也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我们的产品的档次、质量和水平。
 
[张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我们企业自身的素质还比较低,产业的结构、产业的质量还不高,结构还不合理,我们自己创新的能力还不强。刚才我说到这些产能过剩,有一些问题我们自己还解决不了。比如平板玻璃,我们现在产能是严重过剩,但是现在电子用的平板玻璃,像我们的电视机这些大平板,玻璃基板我们一直都是进口的,我们自己还不能生产。最近这几年经过科技攻关以后,我们现在国内才有一两家企业掌握这方面的技术,但是大部分还要靠进口。包括我们的风机,风电设备,我们的风机组成控制系统也还要进口。
 
[张平]所以,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素质,来解决产能过剩,这是一条途径。第二,通过兼并重组来消化一批产能过剩。第三,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第四,我们鼓励我们的企业到海外去发展,转移一批产能。
 
[张平]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多措并举,我们将努力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职工的权益,使得我们经济发展能够进一步走上持续、健康的轨道。谢谢。
 
[何绍仁]谢谢张平主任,谢谢大家。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

 
点赞(0) 收藏

评论(0)

电话

拨打下方电话联系我们

17710297580

微信

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