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TI中心
2021-11-15
1553次

2021下半年CATTI考试已于11月14日结束,下面就考生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成绩/分数、合格线、证书、原题和答案等)并根据官方和往年经验给出说明。
Q:什么时候公布成绩?实行机考了,会提前出分吗?
A:本次考试的所有语种、所有科目的成绩(分数)都是统一公布的,不会提前公布。
成绩公布的时间一般是考后60天,预计为2022年1月13日前后。
Q:合格线是多少分?怎么样才算合格?
A:根据人社部:“翻译专业资格(一、二、三级)各科目合格标准为试卷满分的60%,根据有关规定或遇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或单独确定考试合格标准的,另行通告。
如若没有特殊情况,自2021年度起,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各语种各级别各科目的合格标准均为60分(各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00分)。”
另外,除了免考一门《综合能力》的考生,其余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实务》两门科目都必须达到合格标准(60分),才算作通过考试且成绩不会保留至下一次考试。
Q:CATTI考试的合格率/通过率高吗?
A:每年的通过率在15%-22%之间。
Q:这次考试的原题和答案在哪看?
A:试题都有保密期,官方短期内不会公布本次考试的原题和答案。目前网上关于本次考试的材料(微信小程序搜索:CATTI题库,可以获取历年真题和答案,部分真题配视频解析)都是由参加考试的考生或非官方机构回忆整理的,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参考。
Q:明年的考试什么时候考?什么时候报名?
A:根据往年,2022年上半年预计4月报名、6月考试;下半年预计9月报名、11月考试。
上半年进行英、法、日、阿、葡语相关级别的口笔译考试,下半年进行英、俄、德、西、朝/韩语相关级别的口笔译考试。
Q:成绩达到合格线后,怎么领取证书?证书有效期是多久?需要定时登记吗?怎么评职称?
A:二、三级考试达到合格线就可以领取证书。
一般来说,证书的发放是在考后4-6个月,由于各地自主负责,各地的发放时间、领取方式、所需材料、是否能代领等问题都各不相同。考生在成绩公布后、确认通过考试后,应进入相关的人事考试网站查询自己的证书情况。
另外,如果错过了证书领取(包括往年),考生需要向各地的人事考试部门咨询是否能补办、怎么补办等。
一级考试达到合格线后只发放成绩通知单。
要获得一级翻译证书,首先,考生需要达到评委会要求的分数,然后凭成绩单及相关业绩材料,在满足一定年限的前提下,参加一级翻译的评审,只有通过评审后才能领取一级翻译证书。
需要注意的是,达到国家统一合格线(即60分)的成绩长期有效,只达到评委会分数线但未达到国家统一合格线的,该成绩只在当次评审有效。
根据官方,CATTI证书长期有效,证书不需要注册登记。但部分单位或评委会可能在高一级评审或晋升时要求继续教育学时。
Q:阅卷由谁负责?怎么评分?
A:阅卷专家都是来自翻译一线单位和院校、具有丰富阅卷经验的专家和老师。
阅卷专家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阅卷机制,阅卷是统一进行的,所以不会存在各地评分标准不同的情况。
Q:现在就备考明年的考试是不是有点早?
A:考试机会来之不易,今年下半年多地取消了考试,明年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尽早开始、踏实备考,珍惜考试机会,争取一次过CATTI!
点赞(0)
收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这一关键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人类前途命运、把握时代进步潮流,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解答“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时代命题亮明了中国方案。
外交部 2025-11-13 09:12:08
收藏资讯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关系人类前途和未来。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近年来,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全球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
国新办 2025-11-12 10:02:52
收藏资讯
First of all, I have the honor to convey the best wishes from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Brazil for hosting this Summit. President Xi Jinping highly commends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 Brazilian Presidency to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and wishe
新华网 2025-11-12 10:00:23
收藏资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开辟了新前景。同时,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发展赤字扩大,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挑战加剧。亚太各经济体应该加强互利合作,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共同开创可持续的美好明天。
新华网 2025-11-03 09:06:59
收藏资讯